如何选一本好书:会选书,才谈得上会读书
文/秋叶
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开卷往往让你湮没在信息的海洋。所以如何选书、如何读书,才能书为己用而不是变成书虫?
我上一篇长微博提倡多读点不同领域知识的杂书,还开列了下我过去阅读的书单,是够长,也引发很多网友继续提问,核心的话题就是如何读书才能读为己用而不是变成书虫?
在微信上围绕这个话题提的各种问题很多,今天我想把这些问题也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一下,也就顺便介绍下我的读书习惯,仅供参考。
第一、你一年到底读多少本书?
我最近几年大概每年读书读杂志100~150本左右,属于读书比较勤的人,另外我偏好读纸质书,电子书一般是因为没有纸质版本才去读,比如已故学者高华写的《红太阳》等等,我就只好读电子版。
像我这样的人属于好奇心特别旺盛,好多书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读,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目的,大部分书是买回来草草浏览一遍,让自己对某个领域有个概念,当然也许有些概念将来就变成了我的一个研究兴趣点,比如我最近看彭萦的《16种MBTI人格分析》,我对这种性格分析框架就有了概念,知道是荣格的心理学成果落地,我读完这本书就是打开一点视野,也许将来碰到某个大学生,我会想起这个武器,这是因为好奇心多读书的一种可能性。
我知道的人里面阅读量能超过我的,@萧秋水 是一个,@彭萦 是一个,刚好她们也是好奇心旺盛的人。
第二、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?
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,对大部分人能分配给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,与其讲开卷有益的大道理,不如承认人总想直接到位读好书的心理。
由于现在出书不难,没有足够干货的书的确太多,所以开卷不像古时候那么容易做到本本有益,这句话更适合信息稀缺的时代,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开卷往往让你湮没在信息的海洋。
我觉得大部分人一个月读两本书是要的,不要刻意去攀比数量,我读的书里面,一个月能看到两本让我想有推荐冲动的,我觉得就很幸福。
第三、哪些书是经典书籍?
这也给我带来一个困扰,很多人希望我推荐一份经典书单,这是让我很为难的一件事情。首先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,我喜欢的经典你不喜欢很正常。
我也很反感很多网友要我直接推荐书给他看,我觉得自己花一点时间选书是很值得的付出。因为这个过程你不但学会了各种搜索技能,了解各种资源,识别各种书托,甚至因为评论认识一些书友,更重要的是你开始为自己的需要独立做出判断,做出选择,也许你的选择满意,也许让你失望,但是你也学到更重要的经验,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好的选择可以让你开心,坏的选择也会让你总结教训,争取下一次做出更好选择。
这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,只看书不选书的人我觉得是培养不了什么独立思考能力的,他顶多是吃得多看得多。
经典书籍也要分类聊,就好像教育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,通识教育部分的经典书籍可以适应面很广,甚至每个人都可以看,专业面的经典书籍就受众小。而文学类因为有细分品种,不同的人口味不同都很正常。
所以各位与其问别人哪些书是经典书籍,不如先问问自己想看哪一类的书?
如果是通识教育的书,最简单的方法是百度“最值得看的书”,什么一生中最值得看的书,2012年最值得看的书,这样的推荐比比皆是,你综合起来判断一下,剔除里面书托塞的私货,就可以得到一份好的书单,然后结合你的兴趣,时间,财力去买一个好的出版社出的版本即可。
如果你想获得某个领域的经典书籍,按说应该是大学专业课老师必须做的功课,不知道现在大学老师有没有给学生开书单的习惯。
不过我的建议是不要只听信某一个人,应该主动搜集一下多种途径获得的信息,今天就分享几个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经典的一些个人经验:
1、对于我不了解我又想读书学习的领域,我首先会去当当,京东,亚马逊,豆瓣用我想看的领域主题关键词搜索,比如你搜“PPT”、“EXCEL”、“思维导图”、“新媒体”、“微博”,就会看到很多相关书,我会把前三页推荐的书自己看摘要,目录和评论,一些好出版社的书,如果排名靠后,也许是营销不到位,我还是会注意,或者一些刚刚出现的新书,评论少而排名靠后,我也会特别留意。
我不知道大家在网店买书是否认真看目录,我觉得目录是能体现一本书的写作风格和逻辑框架的,值得仔细看看。有些书还提供电子版试读,更能够让你避免买错书。
2、我觉得大家如果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话,应该要花点时间去问一个问题,在我感兴趣的领域,哪些出版社比较专业?这是你选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。
3、另外一个该问的问题是,你感兴趣的领域哪些人是公认的大牛,那么你要看经典书籍,这些人的书你总得读一读。比方说谈到管理,德鲁克,汉迪的书你都应该看看,看完了你回头看刘一秒,余世维的课程,你会发现,管理大师和商业讲师的巨大差别。
4、问问一些和你投缘的朋友,他们在看什么书,我很担心你投缘的朋友都不爱看书。有朋友说人生充满偶然性,这是对的。但是另外一点你也知道,你和怎样的人经常在一起,你的各种偶然性概率是完全不同的。比方说关注我的朋友爱读书的比例,我私下认为比关注@琢磨先生 的,要多得多。
5、了解网络一些爱读书人的推荐,比如关注一些读书的人豆瓣,我的豆瓣名叫“秋叶”。
像@左岸读书的博客,就摘录了很多好书评,值得关注。
特别说下,萧秋水曾经做了一个读书系列,他们是如何选书和读书的。介绍了19位互联网上活跃的读书人选书和读书的经验,非常值得一看。
网站链接是: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1/0607/11/6722742_122183662.shtml
@萧秋水 很贴心把这个系列做成了一个电子书,在微盘上可以下载,就是本文分享的微盘链接。
另外@彭萦 做的小站,请百度“起步者12问”,里面有很多领域正在起步创业或者工作的人,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大都年轻却对 生活充满激情和梦想,这12问里面都问了他们一个问题: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/电影?我相信有时间你去看看这个网站,会找到和你一样的人。
这个网站链接是:http://starter12.com/
第四、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?
有的朋友来信说对哲学类的书籍不怎么有天赋呢,怎么也看不懂,看不下去。名著也是,感觉的有点生涩呢……无奈。
我没办法真的喜欢经典书籍,尽管很多人都建议读书,但我也只能做到读,做不到悟和喜欢,有点强迫症的味道。为了炫耀而读书,感觉读不出个之呼者也出来……秋叶老师,你喜欢看经典的书籍吗?不会看不懂而感到无趣吗?
我首先要说,别人的经验未必就适合你,如果你发现读不进去,又不是专业必修书,可以不强求去读,成长的法门并非唯一,读书是一种,行走也是一种,访谈也是一种,
另外我得说有些书,你不喜欢,是缘分没到。
我高中不爱看《论语》,过了30岁再读,不得不觉得《论语》风靡2000年,是有它的内涵,一句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包含多少道理!
第五、你哪里有那么时间读那么多书?
对于不爱读书的人而言,你把这个问题换成“你哪里有那么时间打游戏,打麻将,谈恋爱,逛淘宝,做头发”,其实本质是一样的。
你喜欢的事情你就会付出最多的时间。
如果你早早培养了阅读的习惯,读书是你生活中的部分,不需要你太刻意去安排,书随时随手就可以读。
我出差旅途一定会带书,我床头一定会放书,我家里一定会不断添置书柜,我觉得一个答案是:如果你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是书,你就会慢慢爱上读书。
所以为了逼自己养成爱上读书的习惯,不妨咬咬牙试试花费3000银子买上100本书,这笔投资肯定值。
我自己开始大量广泛读书源自三个阶段,第一刚刚读研,老师只给任务不教细节,被迫大量买书自学,但多数是专业书;第二刚刚到高校办了图书证,把图书馆里面能看的好书一口气看了200多本;第三是四年前开始疯狂下书单,见到可以看看的书就先买回来,虽然有很多书没有来得及看。
但是因为书多,所以绝对阅读量也是大大提升。
第六、你读书速度到底有多快?速读好还是精读好?
问看书速度的人也是个糊涂人,我看《高等数学》能快么?我还会告诉你我一看英语书马上就睡死过去么?
没有营养的书有时候我半个小时就可以翻完,因为里面大都是我知道的内容。有营养的书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,有时间就争取慢读,一次读到位,以后需要时再翻。如果没有时间我就选择速度,或者跳着读我最需要的一部分,以后再补课。
我必须说:好书一定要精读,你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主题阅读,这里可以推荐一本书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还有郝明义的《越读者》,也是好书。
第七、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?
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,因为没有什么必要,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。
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,比如:
1、摘录精华,在书上标注,手抄,发微博,晒豆瓣书摘,直接上印象笔记这类,都行,这种适合碎片化灵感心得整理。我个人提倡手写,不提倡电子录入,更不提倡拍照和扫描,那样记忆不深刻。
2、写书评,这是我的一大乐趣,写各种书评和网友PK,我喜欢一本热门书我等大家意见发表得差不多,写篇书评,后来居上脱颖而出,有一种打败武林高手的感觉。
3、做读书心得笔记,书评可以不谈书,我这里说的读书笔记是必须谈书,一份好的读书笔记要能够把作者的主要思想,观点,逻辑,推导过程都理顺,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,成为自己的东西,这种很多人喜欢用思维导图,思维导图很好,但是缺陷也很明显,这是我下一篇长微博想谈谈的话题。
4、对于一些有思想的书,有严密推导过程的书,长书评效果比思维导图要好。比如我读了秦晖先生的《田园诗与狂想曲》,就很认真做了读书笔记,我自己很得意,当然没有什么人看,严肃的书总是缺乏读者,如果你们对秦晖有兴趣,去我微博搜索“秦晖”,期待交流。
5、这也是最最重要的,把读完的书一些理念,马上和现实印证,或者直接引入现实思考和行动。如果不这样做,书的心得遗忘得很快,不会成为你的内容。比如我看到好文字,会下一篇博客或微博模仿,我看到好思维,会尝试推导其它的现象,我看到好做法,会尝试引入自己的工作实践。这方面@拆书帮赵周 老师的《这样读书就够了》里面的理念不错,推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。
6、找个机会找帮朋友聊聊,把自己看来的思想讲一遍,这是一个加深对书理解的非常好的办法,我是一有机会,就给别人吹牛,其实很多牛是我现学现卖的。
第八、有些书只看缺乏感觉,怎么办?
我想我上面的建议就是一些启发,如果你只是看,没有和其它行动结合,不是有些书缺乏感觉,就是那些让你醍醐灌顶的书,也不是真的成长。
看书只能打开视野,坚持行动才能改变。
有些书之所以那时让你感觉收益大,也许只是因为它是你改变临界点到来时恰好出现的那一本。
所以,即便没有感觉,还得坚持读书,厚积薄发,不期速成,另外我可从来没有说只读书,学习是多维因素影响交织的。
第九、我没有时间,只订阅经典博客,经常看看,比如秋叶老师的,够吗?
博客和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系统,不够严谨,我提倡大家关注一些优质博客,但我不提倡用这种快餐阅读代替读书,不要以为看了很多博客,做了很多思考就是读书,读书必须能够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,这个好像靠看博客很难。
不过一些喜欢推荐书,写深度书评的好博客或微博值得关注,我比较熟悉的有@萧秋水 @左岸读书 @刘军元-渔人码头 @孙小小爱学习
第十、纯建议:读书时也不妨找点乐趣
古人说: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是真话也是假话。
不过读书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小乐趣,我说说自己的经验:
1、推荐好书给朋友分享,朋友也喜欢,加深友情
2、好多作者也开微博,写了书评后互动,我经常干这事
3、读书找亮点,然后晒微博,比如我调戏过@湛庐文化 多次
4、写书评冲排行榜,我去年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为《金字塔原理》这本书写了一篇非常不符合《金字塔原理》的书评,口水无数,但是在3000书评里后来居上,排名第一。
5、看过的书不想要了,送给需要的人,也是好事。